台灣過去由於茶樹品種之改良與栽培技術之研發改善,配合製茶經驗之傳承,已經發展出獨特之製茶技術,尤其針對製茶技術難度較高之半發酵茶製造技術更是有相當傑出優秀之表現,遠勝於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台灣產製的茶葉種類包括綠茶、包種茶、烏龍茶、高山茶、鐵觀音茶、東方美人茶(椪風茶)及紅茶等,尤其以包種茶及烏龍茶更是馳名中外,已然成為外銷之重要高級農產品。本校所處的台灣中部茶葉產區,從低海拔茶區(苗栗、彰化青山茶區)、中海拔茶區(南投名間、竹山、魚池鄉等)到高海拔茶區(台中梨山、南投鹿谷、仁愛、信義鄉等);茶園面積約9千多公頃(南投縣約8千公頃、苗栗縣約7百公頃、台中市約2百多公頃、彰化縣約1百公頃),佔全國產茶面積三分之二;中部茶區茶葉年產量超過1萬公噸,佔全國年產量三分二以上。所產製的茶葉種類包括:鹿谷凍頂烏龍茶、台中梨山茶、仁愛合歡高山茶、信義玉山高山茶、松柏長青茶、日月潭紅茶及苗栗東方美人茶(椪風茶)等特色茶類。

台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與台灣的人文風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茶的用途不僅可作為飲品外,還可增加食品風味,更可作為藥用以達養生保健的功效。茶產業涵蓋範圍非常廣泛,除了茶園的栽培管理、茶菁採摘與製茶工藝外,亦包含茶葉品評、茶食製作、包裝與行銷、茶藝文化、泡茶時不可或缺的茶具、以及在茶園進行的觀光休閒活動和民眾教育等多種面向,非常適合發展需要創意和創新思維的微型創業。同時還可藉由茶道的修身養性,提升國人的文化和生活水準。

雖然農委會已將茶產業列為產業優化重點產業,唯茶農迫切需要適當進修管道獲取更先進的栽培管理和製茶技術,國人則缺乏獲取專業茶學知識的管道,而有關茶產品的製作和行銷與茶文化的推廣仍主要仰賴產茶農會、茶業公會、以及少數文創界人士,尤其欠缺官能品評訓練與具有公信力的檢定或證照制度,以及缺乏高價精品的行銷課程和人員。統計數據顯示,雖然自2002年至2011年台灣茶葉產值增加126%,但茶葉收穫面積下降23%,茶葉產量下降15%,茶葉進口量卻增加64%。衡諸外國在茶相關產業之積極發展,以及本地進口劣質茶與偽茶混充氾濫,不僅嚴重影響我國茶農權益,也影響我國茶產業的未來發展。所以亟需發展系統性及專業性的茶產業人才培訓課程機制,培養足夠之茶產業相關人才,以更積極的態度發展在地產業及應付產業所遭遇之困難,才能有效發展茶產業成為具有臺灣特色之代表性產品之一。

茶產業是本校「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擬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因此依據教育部「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臺試辦計畫」之「文化導向生活科技」領域規劃重點,研提「興大睿茶平臺」計畫,期透過本計畫能結合國內茶產業各種領域之專家學者投入,提供學生瞭解茶相關產業之基本知識與技能,從原理之認知至實作,提供學習機會,培育出具有結合科技與生活、回應社會與環境變遷需求之跨領域、高創造力,及具高度社會關懷熱情之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